12月30日,必赢76net线路艺术设计系讲座如约而至。此次讲座邀请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委会理事、湖北省荆楚工匠、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李奇做嘉宾,为师生作了“修和——陶瓷文物保护、修复、设计再造”讲座。本次讲座由邓玉璋老师主持,50余名师生参与并进行了交流互动。
讲座伊始,李奇老师回顾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到毁灭,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对古文物保护的讨论。他讲到对于古文物的保护分为原生性的保护(对本体进行保护)和再造性保护(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改造)。这对于古陶瓷来说是一样的,从制作、使用、埋葬、保护修复改造到废弃再到重生的生命历程。
李奇老师主要针对古陶瓷器物、古陶瓷修和以及古陶瓷修和案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瓷器是历史文明的载体,一件瓷器就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瓷器制作水平。随后,李奇老师介绍了陶瓷的特征、用途及品相等方面的内容。古陶瓷分布广泛,具有社会性,经过时间的历练和捶打,呈现复杂的状况。梳理了多位名人对于古陶瓷保护、修复和再造的观点,从美学大师到陶艺家,又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对古陶瓷改造后的形态。
对于古陶瓷的“修和”,李奇老师从“保”“修”两方面展开。为了防止瓷器发生破损,稳定和延续陶瓷的生命,要对陶瓷进行保护;以恢复为目的的要进行修补,以复原器物的审美价值为目的的要进行修复,以满足使用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为目的的进行修整。对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要以真实性、完整性、最小干预性、可识别性、可再处理性和风险可控性为基本原则。在修复之前,要预设修复呈现的效果,要考虑是否符合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否可以安全摆放等问题。
对于古陶瓷的保护和修复的步骤以及破损陶瓷的材质都是十分考究的,破损陶瓷的价值是要偏向艺术价值的官窑,肌体坚硬致密。残损陶瓷文物的展陈设计及利用,要打破传统陶瓷修复,“以物修物”的思想,以当代装饰艺术的理念为指导,在表现器物原貌的同时,营造出充满艺术遐想的气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新材料将陶瓷文物修复的表现形式将更加丰富。
可流通破损古陶瓷设计再造意义深远,集实用性、示范性、引领性和延展性于一体。最后,李奇老师强调艺术设计的学生参与古陶瓷的保护与传承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设计再造和创新。
通讯员:张智斌
审稿人:邓玉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