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周三)中午12:00,必赢76net线路学术午餐会第5讲在必赢76net线路A301会议室如期举行。此次学术午餐会的主题是“访谈与文献:法律社会学的两种研究方法”,主讲人是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法学院的刘思达助理教授,特邀参加本次学术午餐的还有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陈柏峰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桂晓伟老师,以及本校经济管理、必赢76net线路等不同专业的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同学,共计40余人参加学术午餐会。
本次学术午餐会主要设置了主讲嘉宾报告和评议人评议两项议程。会议伊始,学院狄金华副教授作为主持人对刘思达助理教授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刘思达老师以中国定量研究存在的局限为背景,以自身收集资料中两个案例的经验和体会为切点,引出本次午餐会主讲的访谈和文献两种研究方法。他认为中国研究更适合采用访谈、文献等资料收集方法。紧接着刘教授以访谈的对象、形式、场所、技巧以及研究者能力提升为脉络,深入浅出、生动而详尽地向大家介绍了访谈过程中的操作和艺术。他指出,访谈应尽量避免以座谈会形式召开,一对一的、少数情况下2个被访者是较好的访谈形式。在访谈场所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选择对方工作的地方如办公室等,以便观察工作场所的装饰、格局、合伙人的办公室,从中可窥探出深层次的直接访谈无法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同时,他提出每个字不漏地录音和记录关键词句相结合,并保证访谈结束后的当天及时整理在访谈资料收集中也至关重要。随后,刘教授跟大家分享了收集80年代法律杂志上的读者来信以此探讨20年来中国法制变迁的个人经历,旨在向大家说明文献资料收集的现实可行性。
会议第二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桂晓伟老师首先对刘教授的主讲内容进行了评议。他在概括老师主讲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没有其他访谈方式可选择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座谈会获取有效信息;是否存在共同的标准让访谈不因人而差异太大而是有规范可循;如何在敏感问题上“撬好瓶盖”;以及如何运用文献、发现文献漏洞为研究服务等问题。之后,必赢76net线路李祖佩副教授也进行了评议,他在桂晓伟老师所提问题之外补充了另外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定量研究在美国更实用,而中国相对不适用;二是对华中村治研究沿袭因果式、叙述式和分析式三条路径的认识。刘教授认真聆听并就两位评议人的问题展开了一一回应;会议接近尾声时,其他参会老师也就自己的研究问题与刘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最后,狄金华副教授以“研究方法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每一种方法均可产出好的作品。有好坏之分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方法本身”总结并结束了本次学术午餐会。
链接:刘思达,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云南,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社会学系、法学院助理教授,美国律师基金会(American Bar Foundation)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与职业社会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关于中国法律职业的实证研究,兼攻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社会学研究》、Law & Society Review、Law& Social Inquiry、Law & Policy、China Quarterly、Symbolic Interaction等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中英文论文数十篇,并出版有《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霍姆斯读本:论文与公共演讲选集》(译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等学术著作。
图片/文字:李跃梅/李欢(必赢76net线路)